当前位置:

走进日本天皇居所之东京皇居

来源:投稿 作者:阳寿懿 编辑:何思婷 2022-10-25 15:51:42
—分享—

东京,古称“江户”,江的出海口或入海口之意,位于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南端隅田川的出海口,地势东低西高,河道纵横,经东京湾可直通太平洋。

江户的开发始于12世纪平安时代末期到镰仓时代初期,武藏国豪族江户重继最早在这里建造居馆。1457年,武藏国川越城主上杉定正奉室町幕府旨意,命家臣太田道灌在此修筑城堡,称为“江户城”。

1590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将德川家康分封至关东地区。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成为幕府将军,在江户城开设幕府,称为“德川幕府”,亦称“江户幕府”,开启了奠定现代日本的德川时代,又称“江户时代”。把江户作为一座城市来建设,是从德川时代开始的。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幕府将军后命令各方大名出钱出力对江户进行大规模扩建(“天下普请”)。到德川家康晚年时,江户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多万人口的城市。

德川家康引入中国风水学对江户城进行改造和扩建,从1603年开始至1636年,历时33年,成为日本面积最大、城防最强的城堡。按照中国风水学,江户城左“青龙”有平川,右“白虎”有通路,前“朱雀”有平川流向江户湾和大海,靠山“玄武”有连绵的山峦及富士山。

图片1.png

▲江户城的风水格局(网络图片)。

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废除幕府制度,成立新政府。1868年8月27日, 年仅14岁的睦仁亲王按继承顺位登基为天皇,是为明治天皇。明治天皇从德川幕府收回了中央管治权和领地,于1868年9月3日下诏将江户更名为“东京”。1868年9月20日,明治天皇首次行幸东京。1869年 3月28日,明治天皇再次行幸东京,将中央政府和皇室从京都迁移至东京,天皇和皇室入住江户城,并昭告全日本。从此,东京成为皇城,江户城成为皇宫。

从明治天皇开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东京已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诸多领域的中心,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都市圈”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我和爱人于2017年秋天乘坐南方航空公司经广州转机到东京的飞机去日本。返程时在广州停留一晚,住在广州的弟弟家。飞机于11月30日凌晨2点30分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起飞,早上6点30分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机场休息两个多小时,早上8点55 分起飞,下午1点50分抵达东京羽田国际机场。

图片2.png

▲飞机在东京湾上空(摄影:阳寿懿)。

图片3.png

▲飞机即将降落东京羽田国际机场(摄影:阳寿懿)。

图片4.png

▲东京羽田国际机场(摄影:阳寿懿)。

出海关后,我们先在机场拿了一些东京和京都的旅游资料,并购买了Suica储值交通卡,中文叫“西瓜卡”。西瓜卡既可以乘坐公交车、火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可以在便利店、超市和餐馆等场所消费。

村上春树曾说,东京的轨道就像哈密瓜上的纹路那样复杂。由地铁、国铁和私铁等组成的轨道系统,构成了以东京为中心、半径70公里以内的世界最大城市群——东京都市圈的公共交通体系,覆盖了东京都市圈的主要观光景点。素以准时著称的日本人,轨道交通的运营时间精确到以分秒计。

预订的民宿在日本桥地铁站附近。日本桥地铁站距离东京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火车站——东京站只有一站路,非常便利。我们在机场搭乘京急电车到泉岳寺站,再换乘地铁浅草线直达日本桥站。

图片5.png

▲机场京急电车站(摄影:阳寿懿)。

图片6.png

▲日本桥(摄影:阳寿懿)。

日本桥最早是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造的木桥。自明治天皇以后,日本桥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开始建造许多大型百货商店。如今,日本桥仍有许多明治时代的老字号商铺,在典雅的历史建筑物旁往往就是现代感十足的高楼,形成新旧融合独具特色的街道风貌。作为江户时代的商业中心一路发展至今,日本桥一带非常繁华,也是东京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现在看到的日本桥是1911年建成的双拱石桥。

预订的民宿就在日本桥地铁站附近的一栋公寓楼里,除了厨房和卫生间,只有1间卧室和1个阳台。从住进去到中间退房去京都,再从京都回到东京继续住,一直没有见到房东。民宿的钥匙是用密码锁锁在楼下信箱的一条铁链上。启程去东京前,房东用电邮把地址、信箱号码和密码发给我们。信箱没有锁,有个手可以伸进去的长方形开口。我们到公寓楼下根据号码找到信箱,打开铁链上的密码锁,取出钥匙,找到房间。退房时,再把钥匙锁回到信箱里的铁链上。

当走进卫生间发现洗手的水龙头安装在马桶水箱上时,不禁感叹日本人设计马桶的巧妙:洗完手的水可以流入水箱冲洗马桶。日本作为一个淡水资源有限的岛国,马桶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充分利用水资源。

日本与新加坡只有1小时时差,不需要倒时差,所以到东京的第二天便去皇居参观。皇居是天皇在东京的居所,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从民宿步行几分钟到日本桥地铁站搭乘东西线坐1站到大手町站下车,再步行10分钟左右便到参观皇居内苑的集合地点桔梗门。

皇居位于高楼林立的东京站西侧,隐藏在古老的树木、德川幕府时期的护城河及江户城堡的石墙内。这座绿荫丛中的静谧皇宫,占地约17公顷,周围环绕的护城河把皇宫与喧嚣繁华的大手町、丸之内商务区隔离开来。

作为幕府时代的见证,皇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仍保留着江户时代的风貌。

日本历史上没有定都的概念,习惯以天皇的所在地为国都,称为“京”,将天皇的居所称为“宫城”。 “宫城”的名称在二战后被废止,更名为“皇居”,天皇居所之意。二战东京大轰炸期间,美军虽然将皇居列为保护区禁止轰炸,但明治宫殿受到波及而损毁,于1968年在原址依据原貌重建。

皇居是东京市中心最大的一块绿地,自然环境优美,树木果实和昆虫丰富,许多野生动物甚至珍稀动物貉子栖息于此。皇居的建筑为古典式楼阁,包括皇居内苑、皇居东御苑、皇居外苑以及千鸟之渊、北之丸公园等区域。除皇室起居及举行皇室活动的区域不对外开放外,其他区域大多开放供公众参观。

一、皇居内苑

皇居内苑以乾门向东南延伸的乾门大道为界,分为东西2个区域:东区包括原江户城堡的主要建筑,部分作为皇居东御苑向公众开放;西区包括吹上御苑和西之丸天皇及皇室成员的住处、天皇办公和举行国事活动的宫殿、宫内厅办公楼,以及自1871年昭宪皇太后以来,历代皇后养蚕的红叶山御养蚕所等。

图片13.png

▲乾门(摄影:阳寿懿)。

图片14.png

▲乾门大道(摄影:阳寿懿)。

参观皇居内苑是免费的,从星期二到星期六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1点半各2次,以日语或英语解说。参加皇居内苑,既可以事先在宫内厅官网或电话预订,也可以在开放当天凭身份证件于上午9点或下午12点半到桔梗门前排队领取参观券。

在宫内厅解说员的带领下, 按照指定的路线参观,全程约75分钟。从原枢密院厅舍开始,一路上经过富士见橹、莲池濠、莲池参集所、山下通、富士见多闻、宫内厅厅舍、宫殿东苑、二重桥铁桥、伏见橹等。虽然不能进入宫殿内部参观,但可以欣赏到富士见多闻、富士见橹、伏见橹、莲池濠等名胜古迹,还可以走过东京的人气景点二重桥铁桥。

图片15.png

▲桔梗门(摄影:阳寿懿)。

从桔梗门进入皇居内苑后,先到游客休息处窗明馆安检,检查随身携带物品,并填写一张参观申请表。窗明馆里有储物柜,可寄存物品,还有卫生间、饮水、自动贩售机和纪念品商店。游客休息大厅有两台电视机滚动播放参观时的注意事项。

窗明馆出来的右边是建于1921年的枢密院厅舍。1947年5月2日枢密院被废止后,作为“皇宫警察本部” 使用至今。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位于皇居东御苑本丸南侧一角的三层橹楼——富士见橹。“橹”的本意是“存放箭矢的仓库”,为城堡上的望楼,是幕府将军为了远眺富士山和东京湾而建的观景楼。因登上橹楼可以远眺富士山,故名“富士见橹”。

图片16.png

▲富士见橹(摄影:阳寿懿)。

富士山被日本人视为火山神坐镇的灵山,并由此产生了眺望富士山的“富士见”文化。受德川幕府尊崇富士见文化的影响,江户城出现了许多以“富士见”命名的建筑,富士见橹便是其中之一。

富士见橹是皇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有着鲜明的日式城堡建筑特点。1657年明历大火,烧毁了江户城的主要建筑,也烧毁了富士见橹。现在看到的富士见橹是1659年重建的。江户城本丸原本一座58米高的望楼天守阁也在明历大火中被烧毁。由于天守阁没有重建,富士见橹便取代天守阁成为江户城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

除了富士见橹,在皇居内苑还可以看到本丸的莲池参集所、莲池濠和富士见多闻。“多闻”是兼任防御的兵工厂,并存放弓箭及枪支,原来本丸有15栋多闻,现在只留下富士见多闻。

图片17.png

▲莲池参集所(摄影:阳寿懿)。

图片18.png

▲山下通(摄影:阳寿懿)。

图片19.png

▲富士见多闻(摄影:阳寿懿)。

富士见多闻对面是宫内厅厅舍,建于1935年,是为皇室服务的办公大楼。

1873年,明治天皇所居住的西之丸御殿毁于火灾。1888年竣工的明治宫殿又在1945年东京大轰炸中被烧毁。现在所见的宫殿是1968年建成的新宫殿,共7座,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为日本传统风格建筑,绿瓦白墙,褐色铜柱,古朴简约。在新宫殿竣工前,宫内厅厅舍第3楼作为天皇的临时宮殿。

正殿是整个宫殿的中心,皇室举行的国事活动和外交礼仪都在正殿举行,其中松之阁是皇室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长和殿是每年元旦和天皇生日时向市民致辞、与市民庆祝新年的地方;丰明殿是宴会厅;常御殿为天皇内宫。

图片21.png

▲通往正殿的路。图右为标有“正殿”的指路牌,图左示长和殿一角(摄影:阳寿懿)。

图片22.png

▲长和殿(摄影:阳寿懿)。

宫殿不对外开放,参观时只是路过长和殿前的宫殿东苑。宫殿东苑经过精心打理的树木和草地,散发着一股皇家气息,令人赏心悦目。

据解说员介绍,天皇不参与国家具体事务管理,只参加一些国家重要庆典。天皇在皇居内苑有一块田,每年会亲自种一季水稻,并自己收割;皇后则在皇居内苑种植桑树,饲养一些古老稀有的蚕,收获的蚕丝用于丝质文物的修复。天皇和皇后基本上过着深居简出、“男耕女织”的生活。

二、皇居东御苑

皇居东御苑位于皇居内苑的东侧,是一座在江户城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遗址上改建而成的日式庭园,占地面积超过 21万 平方米,位于江户城内城的两座城墙之间,这两座城墙如今已不复存在。东御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片的森林和古老的果树园,是春季赏樱花和秋季赏红叶的好去处。明治天皇于 1868 年至 1888 年曾住在东御苑,直到明治宫殿落成之后才搬去皇居内苑。

从大手门进去游览东御苑最为便利,距大手町地铁站只有5 分钟步行路程。大手门原是江户城的主城门。在江户时代,只有幕府将军、大名和朝廷使者等身份高贵之人才能由大手门入城。

图片23.png

▲大手门入口处(摄影:阳寿懿)。

图片24.png

▲大手门及石桥(摄影:阳寿懿)。

经过大手门的石桥,便到东御苑,在门口警卫室检查随身物品之后,领一块牌就可以进去参观了。当时的江户城戒备森严,驻扎许多警卫人员。警卫人员的盘查所叫“番所”。现仅存大番所、同心番所和百人番所。大番所是通往本丸中之门的番所,由位阶较高的警卫值守。同心番所负责监视进入江户城的大领主。除了御三家之外的所有人,都必须在同心番所前面的桥下马或下车,徒步前往本丸。“御三家”是指德川氏中除德川将军家外拥有幕府将军继承权的三大旁系。“百人番所” 是百人值守的最大番所,也是德川时代的最后一个盘查站,再往里就是幕府将军的私邸和幕府执政之地。

图片25.png

▲大番所(摄影:阳寿懿)。

图片26.png

▲同心番所(摄影:阳寿懿)。

东御苑的历史底蕴深厚,江户时代的护城河、城墙、城门与岗楼,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基本保存完好。建造江户城的石头是从日本各都道府县运来的,石头上刻有都道府县的名字。

在江户时代,本丸是江户城最核心的区域,规模宏大,有大片的草地和树林,主城楼天守阁就矗立在本丸北端,现仅存天守阁基座天守台。

图片27.png

▲刻有都道府县印记的石头(摄影:阳寿懿)。

图片28.png

▲本丸路景(摄影:阳寿懿)。

图片29.png

▲天守台旁通向平川门的路口(摄影:阳寿懿)。

天守阁于1638年建成,为5层楼的城堡,含基座58米高,曾是日本史上的最高城楼,也是江户幕府的重要象征。1657年毁于明历大火。如今只剩下基座天守台供人想像天守阁城楼当时的雄风。

登上充满历史的天守台,站在上面的观景台,眺望皇居以及大手町、丸之内商务区的秋日风景,也別有一番风味,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图片30.png

▲天守台(摄影:阳寿懿)。

图片31.png

▲天守台与桃华乐堂(摄影:阳寿懿)。

图片32.png

▲天守台上的观景台(摄影:阳寿懿)。

图片33.png

▲桃华乐堂(摄影:阳寿懿)。

桃华乐堂就在天守台旁边,是裕仁天皇于1966年2月为酷爱音乐的香淳皇后60大寿而兴建的音乐厅。因香淳皇后的生日在3月,3月桃花开,故取“桃”字;繁体“華”字含有6个“十”字,遂名“桃华乐堂”。这个可以容纳200人的音乐厅,屋顶为八面体,形状似是八幡的花瓣。

图片34.png

▲本丸大草地(摄影:阳寿懿)。

图片35.png

▲在本丸树下看书的女郎(摄影:阳寿懿)。

图片36.png

▲本丸秋景(摄影:阳寿懿)。

二之丸有日本最后一座从江户时代遗留至今的回游式水庭园,是东御苑最为知名的景点。池塘里有色彩鲜艳的锦鲤漫游,池塘周围种植了高低错落的各种花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年四季的风情不同,春有杜鹃、秋有枫红、冬有山茶花,尤以秋季的红叶最为著名。秋天到来时,银杏的黄叶、枫树的红叶与松树的绿叶、奇石互相辉映,映照在水面上,缓缓地荡漾,极富诗情画意,是东京著名的赏红叶景点之一。

一角.png

▲二之丸庭园一角(摄影:阳寿懿)。

图片37.png

▲二之丸庭园一角(摄影:阳寿懿)。

图片38.png

▲诹访茶室(摄影:阳寿懿)。

二之丸的诹访茶室,也是东御苑的必游景点,原是第 11 代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家成建于吹上御苑的茶室,1968年皇居东庭重建时搬迁于此。诹访茶室外观优雅,古色古香,加上茶室前方蜿蜒的道路和修剪整齐的小树丛,吸引很多人驻足拍照留影。

图片39.png

▲尚藏馆(摄影:阳寿懿)。

三之丸尚藏馆是从大手门进入东御苑后看到的第一栋建筑,有近万件日本皇室艺术品收藏,其中有许多珍品,如蒙古袭来绘词卷、狩野永德的“唐狮图”屏风等,还有日本画、中日两国的书法作品等。入场免费,作品定期更换。

从东御苑北桔桥门出去,马路对面是北之丸公园。

三、北之丸公园

图片40.png

▲北之丸公园入口(摄影:阳寿懿)。

北之丸公园原是江户城北之丸的德川家故居,现仍保留着江户城的田安门、清水门以及一段护城河。北之丸公园是东京市中心的一片自然、文化及历史绿洲,树木繁盛,有230棵枫树以及2000余棵榉树、栎树、柞树等落叶乔木,中央是一片广阔的草坪和一条细长的湖泊。每到秋天,整个公园就被黄橙红绿的落叶乔木点缀得美不胜收。在欣赏红叶的时候,还能听到隐密在树林里一条小河的潺潺流水声,十分惬意。公园里还设置了对各种树木名称猜谜的绿色冒险游戏。公园里还有科学技术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日本武道馆,可以进去参观或体验日本的科技文化与体育艺术。自1969 年开园后,这座森林公园便成为民众、情侣及游客骑车、跑步、散步或休闲的乐园。

图片41.png

▲北之丸公园的草坪广场(摄影:阳寿懿)。

图片42.png

▲北之丸公园中央的湖泊(摄影:阳寿懿)。

细长的湖泊是北之丸公园的亮点。我们坐在湖边的石头上休息,杨柳依依,秋风拂面,蝉声鸣鸣,湖面水平如镜,点缀着红叶的树木倒映其中,令人陶醉。

图片43.png

▲北之丸公园秋景(摄影:阳寿懿)。

北之丸公园也是野鸟保育区,有种类繁多的野鸟。为了吸引野鸟驻足,公园里种植有大量浆果乔木和灌木。

图片44.png

▲日本武道馆(摄影:阳寿懿)。

日本武道馆为一家著名的日本传统武术培训中心和演出场地,是一座仿奈良法隆寺梦殿建造的八角形建筑,屋檐的线条依照富士山山脊的棱线设计。我们路过武道馆的时候,看到一个日本青春偶像的粉丝团兴高采烈在门口排队买门票,场面颇为壮观。

图片45.png

▲明仁天皇回宫的车队(摄影:阳寿懿)。

图片46.png

▲明仁天皇回宫的车队(摄影:阳寿懿)。

从北之丸公园出来刚跨过马路走到东御苑北桔桥门口,看到警察在维持秩序和封路,原来是明仁天皇从外地巡视回宫。

四、千鸟之渊

等明仁天皇车队进宫、道路解封后,我们从北桔桥门口逆时钟方向经千鸟之渊朝皇居外苑的方向漫步。千鸟之渊是江户城护城河的一段,位于西北边,江户时代还曾起着储水池的作用。“千鸟之渊”的名称来源于呈V字的护城河形似展翅欲飞的千鸟。

图片47.png

▲千鸟之渊绿道和竹桥(摄影:阳寿懿)。

图片48.png

▲千鸟之渊(摄影:阳寿懿)。

千鸟之渊是护城河风景最秀丽的景点之一。沿护城河有一条约700米长的绿道,在绿道旁和护城河堤坝栽种了800多株樱花树。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樱花季,700 米长绿道旁的樱花将会沿着护城河畔绽放,景色迷人,美不胜收,是东京仅次于上野公园的赏樱胜地。每到夜晚,装饰在樱花树上的灯就会亮起,将樱花映于水中,充满梦幻的氛围。

在千鸟之渊绿道的空气清新,可以看到河里飘着绿萍,鸭子在戏水,还可以看到东京铁塔。

五、皇居外苑

走过千鸟之渊绿道,从祝田桥跨过护城河就到了皇居外苑。皇居外苑是指以皇居前广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是东京市中心为数不多的大型绿地,可远望丸之内与日比谷商务区,24小时开放,自由参观。除了皇居前广场,樱田门、二重桥等日本代表性历史建筑以及楠木正成雕像、和田仓喷泉公园等也在皇居外苑。

皇居外苑环境宁静自然,皇宫若隐若现,苍松翠柏连成一片,护城河水清澈,碧波荡漾, 树影倒立,花木扶疏,野鸭戏水,波影摇曳……。在被现代化高楼大厦包围的皇居外苑散步,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

图片49.png

▲皇居外苑的内护城河(摄影:阳寿懿)。

皇居外苑有一座标志性的骑在马背上的楠木正成雕像。楠木正成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传奇人物,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舍命为后醍醐天皇打了一场明知必败的凑川之战。战败时留下“我愿意七次转世报效国家”(“七生报国”)遗言,与其弟楠木正季互刺身亡。日本以楠木正成为忠臣与军人典范,视为“军神”,与战国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并列日本史上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图片50.png

▲楠木正成雕像(摄影:阳寿懿)。

皇宫前广场及附近的小路均铺满碎石子,踩上去沙沙作响,是为了在夜深人靜时提醒守卫,防止忍者侵入皇宫行刺。

日本标志之一的双拱石桥就在皇居前广场到皇宫的护城河上。双拱石桥是一座典雅精致的横跨内护城河的桥,是皇居外苑通往皇居内苑正门的入口。皇居内苑正门平常处于关闭状态,重大国事活动才会打开。进入皇居内苑要经过两座桥,前面的双拱石桥及后面的铁桥所构成的二重桥。也有认为二重桥仅指双拱石桥后面的铁桥,因为当时直接从河面架铁桥的技术不完善,需先在低处建一座临时桥,再在临时桥上建造铁桥,故称之为“二重桥”。经过二重桥,越过内壕,就进到皇宫正门——二重门,前面是约13.4米高的二层橹——伏见橹。

图片51.png

▲伏见橹(摄影:阳寿懿)。

在白壁灰顶的伏见橹衬托下,这座始建于1614年融合了西洋建筑风格的双拱石桥,如艺术品一般,显得雄姿英伟,典雅庄重,据说是皇居最美的风景,为著名的拍照打卡胜地。伏见橹最初建于京都伏见城内,1628年德川幕府第3代将军德川家光时期从京都迁移至西之丸。

图片52.png

▲双拱石桥(摄影:阳寿懿)。

图片53.png

▲双拱石桥及桥后的伏见橹(摄影:阳寿懿)。

皇居外苑的和田仓喷泉公园最受情侣青睐,清幽的环境及漂亮的喷水池,让人驻足流连。与皇居外苑江户时代的建筑不同,和田仓喷泉公园是一座现代化公园,是为纪念1959年4月10日明仁皇太子与美智子成婚而于1961年建成开园的。1995年为纪念1993年6月9日德仁皇太子与雅子成婚又进行了整修。中央大喷水池的水柱可高达8.5米,旁有整排的贝壳般造型的小喷泉落水水幕环绕,并在石头与路面之间贯穿着水道,呈现流线的美感。每到黄昏之后、公园亮灯之时,喷水池展现出与白天迥然不同的梦幻景象。和田仓喷泉公园夜晚浪漫的氛围使其成为情侣约会的人气景点。

图片54.png

▲和田仓喷泉公园(摄影:阳寿懿)。

楠木正成雕像餐馆旁外护城河的拐角处,是当年驻日美军总司令部办公大楼所在地——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大楼。

图片55.png

▲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大楼

1945年8月10日凌晨2时,裕仁天皇在皇居地下室召开御前会议,决定接受中美英三国的《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总统派往东京负责日本战后事宜。1945年9月8日凌晨1时盟军全面接管东京。同日上午8时30分,麦克阿瑟带领随行人员乘坐两辆汽车穿越东京市区,抵达皇居邻近的美国大使馆,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正式接管东京,并将总司令部设在皇居对面的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大楼里。麦克阿瑟在这里制定了许多决定日本命运的重要政策。麦克阿瑟说:“盟军总司令部的职责并非抑制日本,而是使它重新站起来。”麦克阿瑟总司令办公室至今保存完好, 2015年作为战后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决定向公众开放。

麦克阿瑟实际统治了日本近6年时间。他到日本首先面临的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苏联、英国和国际舆论都要求将裕仁天皇列为头号战犯, 送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并废除天皇制,彻底消灭日本军国主义。

麦克阿瑟却从美国自身的利益考虑,力排众议, 在一片反对声中赦免了裕仁天皇,并保留了天皇制。麦克阿瑟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凝聚日本的民心。他说:“1个裕仁天皇抵得上20个现代化武装师。”在麦克阿瑟的推动下,形成了《关于处置日本国天皇裕仁》的文件, 正式规定不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

但麦克阿瑟决定将裕仁天皇拉下神坛,并改造天皇制。1946 年1 月1 日,经麦克阿瑟批准,裕仁天皇发表元旦诏书“人间宣言”,公开承认自己是人而不是神,自我否定其所拥有的一切神权,也否定了“日本民族优于其他民族”的错误观点。

1947 年5 月3 日麦克阿瑟主持制定实施的《日本国宪法》作了重大修改:一是删除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条款,否定了天皇的神圣性,打破了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神”的形象;二是规定“一切皇室财产及其收益均归国库, 皇室费用必须列入国家预算, 并经国会决议”(第88条);三是取消了天皇统治国家的实际权力,天皇不能干涉国家政权,只是一个国家象征和形式上的国家元首。

1951年4月,麦克阿瑟因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杜鲁门总统严重对立,被解除了全部职务。4月16日,已是一介平民的麦克阿瑟离开日本时,裕仁天皇亲自到使馆为麦克阿瑟送别,失声痛哭,泪流满面。吉田茂首相向全国广播:“麦克阿瑟将军为了我们国家的利益所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的奇迹之一。是他把我国从混乱和衰败之中挽救过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

在麦克阿瑟坐车前往机场的路上,上百万听到消息的日本民众自发站在道路两旁为他送行,似乎忘记了麦克阿瑟对日本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当麦克阿瑟车队经过时,许多日本民众痛哭流涕,含泪高呼:“大元帅!大元帅!大元帅!”

这个曾经羞辱裕仁天皇的美国牛仔临走的时候,竟然有如此多的日本人夹道欢送。作为一个曾经指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横扫日军并造成200多万日本人死亡的侵略者,麦克阿瑟之所以赢得了日本人的信赖和好感,主要原因是麦克阿瑟恩威并用和“开启民智、弱君强民”的统治手段彻底征服了日本人。在麦克阿瑟的生涯中,托管统治日本是他人生的高光时期。那么,麦克阿瑟在日本究竟做了些什么?

一是在麦克阿瑟的斡旋下,美国向日本提供了350万吨粮食和20亿美元的援助;二是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还保留了天皇制;三是朝鲜战争期间,日本成为联合国军物资的供应地,加速了日本经济复苏,奠定了日本制造业的基础;四是修改日本宪法,设计了国会、内阁和法院三权分立体制,彻底改变了日本原有的政治格局;五是教育改革,带来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和理念,尊重个人价值和尊严,培养独立自主精神。在麦克阿瑟的推动下,日本政府通过并实施了教育基本法,彻底删除了神道教、军国主义、天皇至上和崇拜武士道的内容。

麦克阿瑟在日本所做的一切,改变了日本的发展途径,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到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时的统计不包括苏联),实现了经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代化,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

曾有记者在东京街头随机采访日本人,问同样一个问题:“恨不恨美国人?”回答大多是否定的。日本人不恨美国人可能还涉及日本的文化习俗和民族性格等。《广岛之恋》“不够时间好好来恨你,终于明白恨人不容易” 的歌词,或许说出了部分日本人的心里话。

【作者简介:阳寿懿,安仁县禾市人。曾在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住新加坡,喜读文史类、民俗类文章和书籍,爱好摄影和旅游。】

来源:投稿

作者:阳寿懿

编辑:何思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仁新闻网首页